白熊效应:越想忘 记得越牢

2017-02-04 14:53
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伤了自己的恋人,结果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,内心苦不堪言;失眠的人努力让自己不要想事情,结果更加兴奋,大脑乱糟糟,没有睡意。这种现象可以用“白熊效应”来解释。
  “白熊效应”又称反弹效应,也叫后抑制反弹效应,是一种心理效应。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·魏格纳的一个实验。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,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,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。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,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“自主监视”行为——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,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。有时会觉得思维与我们自身好像不是一个整体的。明明想睡觉,但思维却清醒着,不停地回忆童年的往情。对这种无论是相对轻微或者致命严重的心理角力,人们的典型反应是努力去忘记,将它推回我们思想的“背面”,或者将其代表的主题改头换面。在过去二十年的心理学研究发现,违背我们直觉应该做的事情这种方式不仅是错误的做法,而且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。
  要想真正忘掉一件事,最好的办法是顺其自然。不要把某件事情看得非忘记不可,好好把注意力放到自己日常应该开展的生活、工作中,时间久了自然会淡忘。我们只能努力记忆,淡忘只能顺应自然,这就是思维的规律。


标签模块
最新动态
成人高考资讯
自学考试咨询
资格证咨询
远程教育资讯
姓名
*
联系电话
*
报考层次
备注
验证码
 换一张
*
提交
2020年成人学历报名已经开始        
【报考须知】提前报名可申请优惠,
  请最快填写学历申请表